工人日报评一些旅行社不收记者律师:“拒客黑名单”暴露心虚病

admin 1 0

  来源:工人日报

  据4月18日中国新闻网报道,近日有网友注意到,一家旅行社的一个旅游项目对报名旅客的身份有诸多限制,其中不收记者、律师、旅游行业和珠宝玉石从业者的规则引发热议。记者检索发现,多家旅行社都明文要求不收记者和律师等行业人员。

工人日报评一些旅行社不收记者律师:“拒客黑名单”暴露心虚病

  一些旅行社的“拒客黑名单”,看似是“自主选择”,实则暴露了“心虚病”——某些旅行社在服务中存有猫腻,害怕被懂行或善于维权的人“挑刺”。律师懂法,记者会写,旅游从业者熟悉套路,珠宝玉石从业者则了解内幕,这些群体的共同特点是具备专业知识和维权能力,更易识破消费陷阱并采取维权行动。旅行社将他们拒之门外,恰恰说明其服务存在不诚信、不透明、不公平甚至违法侵权嫌疑,本质上是心虚的表现。

工人日报评一些旅行社不收记者律师:“拒客黑名单”暴露心虚病

  旅行社对消费者设置职业门槛,是赤裸裸的消费歧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与消费者进行交易,应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经营者不得以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排除或者限制消费者权利等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一些旅行社公然将律师、记者等群体拒之门外,是一种违法的差别对待,侵犯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

  这种看人下菜碟行为背后,是低价团、购物团等长期存在的行业乱象。许多低价旅游项目通过压缩成本吸引游客,再通过安排购物环节赚取回扣来找补。《旅游法》明确规定旅行社不得以不合理的低价组织旅游活动,诱骗旅游者,并通过安排购物或者另行付费旅游项目获取回扣等不正当利益。一些旅行社一边声称“不强制购物”,一边又对可能戳穿其套路的群体严防死守。这种“避险”逻辑表明,旅行社明知自己的经营行为经不起推敲,却不想着改进服务,反而试图通过排除潜在监督者来掩盖问题。这种“堵嘴式”避险伎俩,折射出一些旅游企业的短视与侥幸,不仅会损害消费者权益,还会破坏旅游环境和营商环境,妨碍旅游业健康发展。

  要拆掉旅行社的拒客门槛,需要多方共同发力——市场监管、文旅等部门主动介入调查,通过约谈、责改、查处、曝光等措施,倒逼旅游经营者规范经营,提升服务质量;同时可建立红黄牌制度,对屡教不改的旅行社进行重点监管;旅游行业协会需制定更严格的行业规则,明确禁止任何形式的消费歧视,向“拒客黑名单”说“不”;消费者被拒后也应积极维权,在保留相关证据的前提下向监管部门或消协投诉举报,向旅游经营者传导监督压力。

  一个健康的行业不应拒绝监督,而应欢迎监督。旅行社拒收律师、记者等,看似是“规避风险”,实则是自曝其短,暴露了其病态经营模式、心中有鬼。只有将服务质量和游客体验放在首位,真正依法诚信经营、规范服务,才能赢得消费者的长久信任,助力行业发展行稳致远。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