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SDN/NFV/AI标准与产业推进委员会与中国移动研究院联合主办云网智联大会云网安全分论坛,论坛以“共筑智能时代全域安全新生态”为主题,邀请产学研多方共商智能时代云网安全新生态,中国移动研究院副院长段晓东出席会议并致辞。
中国移动研究院副院长段晓东致辞
中国移动联合华为、中兴、中信科、上海市数字证书认证中心有限公司、思维世纪等14家单位在云网智数等领域发布了“5G-A信令安全网关及应用方案”、基于网络安全智能机器人的“智慧网安”平台、“数据全程确权溯源系统”、《面向通信行业的分布式公钥基础设施技术研究报告》4项成果。
中国移动发布系列安全创新成果
在5G安全保障方面,首发了“5G-A信令安全网关及应用方案”成果,解决专网部署信令互通安全难题。单台设备每秒可处理信令请求超过10万次,检测典型攻击类型30余项。中国移动将在2025年进行规模化应用,预计首批部署80余套,可服务31省16000余园区。
在AI赋能安全方面,发布了基于网络安全智能机器人的“智慧网安”平台,形成“云网智一体”安全运营能力。网络安全智能机器人7*24小时在线,拥有漏洞库超过35万条,每天可扫描超过50万个资产。目前成果已应用于4/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家宽等26种不同类型的网络、接入设备数超过1000万。
在数据安全方面,发布了“数据全程确权溯源系统”,实现对数据确权信息的追踪和管理,解决数据流通链条过长导致无法保障全程数据安全的问题。成果提供的5类高鲁棒性数据溯源算法,结构化数据处理速度在每秒10万条以上,信息承载量提升80%,增删改60%以内仍可有效溯源。目前该能力已签订多份对外授权合同,并在中国移动多个省专公司落地应用。
在新一代云基础设施方面,发布了《面向通信行业的分布式公钥基础设施技术研究报告》。本成果在ITU-T标准《X.1409基于区块链的安全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分布式基础设施技术(DPKI)技术,解决通信网信任建立困难、互联互通效率低痛点。中国移动相关试点验证成果获得5项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泰尔实验室)测评资质、1项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OC)测评认证,为DPKI的技术全网应用提供了先行经验。
会议期间,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首席专家续合元发表《网络安全发展态势》主题演讲,对全球网络安全发展进行了总体概括和未来展望;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网络攻防对抗技术研究所所长闫怀志发表《智能安全攻防对抗最新技术展望》主题演讲,分析云网智联时代智能攻防对抗的最新技术进展;华为数据通信安全产品领域副总裁章海刚发表《云网安融合,政企安全全域智能化探索》主题演讲,解读如何利用智能化的安全云平台保障政企安全;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软件架构师倪红军发表《基于机器学习的高性能流量分类器》主题演讲,剖析如果通过机器学习实现高吞吐、低延时、线性扩展、高效内存利用、在线实时推理的流量分类器;中兴核心网产品安全总监刘建华发表《大模型浪潮下的6G网络安全模式构建探讨》,指出6G安全需要和新兴技术在架构上无缝协作,为6G网络安全性奠定坚实基础;中国移动研究院主任研究员庄小君发表《6G安全的智能化思考》主题演讲,介绍6G安全形势研判,提出打造可信AI服务赋能千行百业的倡议。
此次云网安全分论坛的成功举办与系列安全创新成果的发布,是中国移动在云网安全领域深耕细作的有力见证。未来,中国移动将以这些成果为基石,持续深化技术创新与产业合作,携手业界伙伴不断完善智能时代全域安全新生态,为云网智联的高质量发展筑牢安全屏障,推动通信行业安全水平迈向新高度。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