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战略价值愈发突显,为何龙头们还不挣钱?

admin 1 0

  界面新闻记者 | 田鹤琪

  去年稀土企业业绩下滑明显,整体不容乐观。

  据界面不完全统计,中国稀土(000831.SZ)、北方稀土(600111.SH)、盛和资源(600392.SH)、厦门钨业(600549.SH)、广晟有色(600259.SH)这五家头部稀土企业中,只有厦门钨业实现净利增长,其余四家公司均出现显著下降。

  其中,北方稀土净利降幅超五成;盛和资源净利降幅近四成;中国稀土和广晟有色则陷入亏损,亏损额分别达2.87亿元和2.99亿元,这也是两家公司近三年来净利润首次出现亏损。

  营收方面,五家公司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幅,其中广晟有色降幅最大。

稀土战略价值愈发突显,为何龙头们还不挣钱?

  稀土被誉为“工业维生素”,是不可再生的重要战略资源。因稀土元素具有丰富的磁、光、电等特性,稀土在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航空航天、军工、电子信息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随着大国博弈的不断加剧,全球资源竞争激烈,稀土的战略属性日益显著。

  但去年国内稀土价格整体下行,这也直接拖累了上述企业的全年业绩。

  根据百川资讯数据,2024年镨钕氧化物均价39.31万元/吨,同比下降26.09%;氧化镝平均价格183.52万元/吨,同比下降21.98%;氧化铽平均价格576.21万元/吨,同比下降37.61%。

  据“中国稀土”网站发布的“CRE指数”,2024年,受国家稀土总量控制指标同比增长、稀土二次资源回收利用产能持续释放、国内主要稀土产品产能不断扩张等因素影响,中国稀土行业上市公司经营情况和资本市场表现整体低于上年同期,全年CRE指数震荡运行为主。

  CRE稀土指数是稀土上市公司综合指数的简称,是中国稀土网站编制的稀土类股票指数,反映稀土证券交易市场的总体走势。

  铁合金在线稀土分析师袁成会向界面新闻解释称,2024年稀土市场呈现出供过于求的态势。

  供应方面,国内市场稀土产能过剩问题凸显。代表企业持续扩大生产规模,镨钕等主要产品产量显著增加,导致市场库存不断积压。

  与此同时,2024年稀土开采、冶炼分离总量控制指标继续增长,其中开采指标合计27万吨,同比增加5.9%;冶炼指标合计25.4万吨,同比增加4.2%,不过增速较往年已明显放缓。

  进口方面,尽管2024年稀土矿进口量为12.5万吨,较 2023年减少4万多吨,但鉴于2023年疫情结束后进口恢复带来的高基数,且2024年受缅甸国内争端影响,进口量总体仍处于近年来高位。

  此外,国外稀土项目发展迅速,如美国MP、马来西亚Lynas产量均在增加,并且逐步向下游市场延伸布局,进一步加剧了全球稀土市场的供应压力。

  需求方面,袁成会表示,在全球经济低迷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等方面需求增速放缓,稀土下游需求增长不及预期。

  “部分其他国家在大力发展本土稀土产业链,寻求产品替代,也挤压了中国稀土出口市场,国外需求市场持续萎缩。”袁成会说。

  当前,稀土公司面临库存积压问题。例如,北方稀土的稀土盐类和金属库存分别同比增长18.3%和78.12%,总库存量达16.5万吨。其存货价值增至159.75亿元,占总资产比重35.2%,同比增长了7.8%。

  年报显示,中国稀土的存货价值同比增幅达24.6%,到了18.76亿元,占总资产比重34.21%;厦门钨业的存货价值约为83.83亿元,占流动资产的比例为34.71%,同比上涨了13%。

  受业绩影响,去年五家稀土龙头公司现金流状况均不佳。

  中国稀土去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由正转负,为-5.94亿元,同比下跌271.65%,主要原因系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较上年同期减少。

  北方稀去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10.26亿元,同比下跌57.76%。报告期内,公司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同比增加。

  广晟有色连续三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均为负值,2022年-2024年分别是-3.78亿元、-4.77亿元、-4.99百万。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内公司加大存货销售收款所致。

  盛和资源现金流0.72亿元,同比下跌81.47%,主要是本期支付上期前期应付账款及应付票据所致。

  厦门钨业去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在五家公司中排名首位,达30.99亿元,但相比上一年仍下跌了27.7%。公司表示,本期营运资金增加幅度大于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减少。

  去年,厦门钨业是上述企业中唯一净利增长企业。其实现营收351.96亿元,同比减少10.66%;实现归母净利润17.28亿元,同比增长7.88%。

  厦门钨业主营钨钼、稀土、能源新材料和房地产四大业务,该公司去年实现净利增长主要得益于钨钼产品和稀土业务中的磁性材料产品。

  其钨钼业务实现利润总额25.25亿元,同比增长7.55%;稀土业务实现利润总额2.41亿元,同比增长67.44%。

  2024年,钨价格呈现冲高回落、整体上行态势,行业总体向好。期内,钨价宽幅震荡,钨矿价格创近13年新高。据安泰科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黑钨精矿(65%WO3)均价为13.63万元/吨,同比上涨13.98%;APT均价为20.18万元/吨,同比上涨12.66%。

  厦门钨业稀土业务包括稀土金属产品和磁性材料产品。前者去年致收入和利润下降,但后者业务优化了订单结构,提升产能利用率,销量同比增长16%,利润实现同比增长。

稀土战略价值愈发突显,为何龙头们还不挣钱?

  从多家公司今年一季度业绩,稀土行业景气度正在回升。

  例如,中国稀土一季度净利润7261.81万元,广晟有色预计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000万-5000万元,均扭亏为盈。

  2024年以来,中国稀土产业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

  国务院正式发布的《稀土管理条例》自2024年10月1日起施行,为稀土行业规范有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今年2月,工信部发布《稀土开采和稀土冶炼分离总量调控管理办法(暂行)(公开征求意见稿)》和《稀土产品信息追溯管理办法(暂行)(公开征求意见稿)》。两份征求意见稿分别从总量调控和信息追溯两方面,对稀土行业的供给端进一步加强管控。

  今年4月,商务部会同海关总署发布关于对钐、钆、铽、镝、镥、钪、钇等7类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措施的公告,并于发布之日起正式实施。

  国联民生证券发文指出,中国是全球唯一具备稀土全产业链产品生产能力的国家,此次对中重稀土进行出口管制,海外中重稀土及磁材的供给紧张或将加剧,有望推动海外稀土价格上涨、国内稀土价格跟涨。

  “去年管理条例即将公布的消息出来后,有效缓解了市场悲观情绪。从去年7月开始,稀土市场整体呈现上行趋势,这一趋势延续至今年4月。期间,进口矿数量相较于2023年仍处于缩减状态,供应端表现坚挺,需求端也呈现平稳释放的态势,为稀土市场带来新的发展转机。”袁成会说。

  截至4月29日收盘,中国稀土报31.31元/股,下跌1.01%,总市值332.27亿元;北方稀土报23.24元/股,下跌0.77%,总市值840.14亿元。

  广晟有色报收36.16元/股,上涨1.29%,总市值121.66亿元;厦门钨业报18.42元/股,下跌0.38%,总市值292.43亿元;盛和资源报10.45元/股,上涨1.06%,总市值183.17亿元。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