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经济导报
见习记者|赵帅
4月23日,华仁药业(300110.SZ)披露的2024年年报引发高度关注。年报显示,该公司实现营收13.53亿元,同比减少17.30%;实现归母净利润为-13.68亿元,同比锐减827.67%;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13.78亿元,同比减少927.24%。
值得一提的是,自2010年上市以来,华仁药业累计净利润12.1亿元,而2024年却将上市以来积累的净利润全部亏掉。
巨额亏损致使其资产状况急剧恶化。数据显示,2024年,华仁药业资产总额从51.66亿元骤降至34.28亿元,同比缩水33.64%;归属于股东的净资产更是近乎腰斩,由26.94亿元降至13亿元,同比减少51.72%。
业务“爆雷”还是另有隐情?
华仁药业2024年年报显示,该公司净利润亏损主要是全资子公司青岛华仁医药(下称“青岛华仁”)对国药药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国药药材”)的应收账款全额计提减值损失。财报披露,华仁药业2024年信用减值损失为13.53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自2020年起,华仁药业通过子公司青岛华仁与国药药材开展医药原料贸易业务。双方采用“订单式采购-代垫资金-分批结算”模式,即青岛华仁按国药药材需求采购货物,验收后转售并形成应收账款。
事实上,国药药材的“伪国企”身份早有端倪。国药药材虽被国药集团下属中国中药有限公司持股25%,但国药集团自2020年起多次发布声明称,国药药材非其实际控制企业,未授权其使用“国药集团”名义开展业务,国药药材存在伪造公章、虚构股东大会决议等违法行为。
国药集团自2020年7月起连续多次发布声明,提醒合作方审核国药药材资质,但华仁药业仍在2021年、2022年与对方进行交易。2024年5月7日,华仁药业在回复深交所的问询函中称,2023年上半年,青岛华仁不再与国药药材开展业务;截至2023年底,上述业务营收账款为14.1亿元,其中1年以内的应收账款6.88亿元,1-2年的应收账款7.22亿元,该笔欠款已累计计提减值损失7049.21万元。
令人不解的是,在6.88亿元账款尚未收回的情况下,青岛华仁医药仍继续为国药药材垫付7.22亿元。对此,华仁药业方面称,2024年1月31日,青岛医药与国药药材根据达成的共识进一步签署《还款协议》,经双方协商后,原则上用3年时间清偿完毕,并要求国药药材提供增信措施,签署《增信措施承诺函》。
在双方的贸易模式中,青岛华仁医药改用“净额法”确认收入,即将采购与销售差额计入营收,同时将代垫款项计入其他应收款。这一操作模式被市场质疑为变相融资性贸易,本质上是在为国药药材提供资金支持,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贸易往来。2022年9月22日,深圳证监局就此向华仁药业下发监管函,直指其收入确认方式存在问题。
为何不起诉国药药材?
企查查数据显示,国药药材早已深陷债务泥潭,不仅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限制高消费,股权也全部被冻结,票据持续逾期。截至4月26日,国药药材涉案多达153起,其中97.27%为被告方,涉案金额累计高达22.97亿元;企业终本案件执行标的总金额15亿元,未履行总金额14.72亿元。
面对如此糟糕的债务状况,华仁药业却并未选择通过法律途径维权。4月23日,华仁药业公告显示,其作为起诉方涉及的诉讼、仲裁事项金额仅1.81亿元。经济导报记者从该公司投资者关系处获悉,目前华仁药业仍在积极与国药药材协商欠款事项,尚未对其提起诉讼。
此外,华仁药业内部也出现了一系列变动。2024年,该公司有3位高管离职;第三大股东红塔创新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于2024年9月21日至2025年4月24日期间,累计减持股份1501.14万股,占总股本的比例为1.27%。
从2025年一季报来看,华仁药业的经营状况仍未好转。报告期内,该公司实现营收3.03亿元,同比下滑25.38%;实现净利润0.17亿元,同比减少68.41%;归母净利润0.16亿元,同比减少68.46%。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