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024资本市场盘点
每经记者 赵云 每经编辑 肖芮冬
4月30日,市场全天震荡分化,三大指数涨跌不一。截至收盘,沪指跌0.23%,深成指涨0.51%,创业板指涨0.83%。
板块方面,华为昇腾、人形机器人、AI眼镜、算力等板块涨幅居前,银行、电力、钢铁、港口等板块跌幅居前。
全市场超3400只个股上涨。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1.17万亿元,较上个交易日放量1472亿。
来到4月最后一个交易日,市场资金纷纷放下“心理包袱”,围绕节假日潜在催化,投向了各自看好的板块、方向。
不论投资者具体选择了哪边,盘面上已出现一个重要变化:
以科技股为代表的高弹性股票走强,银行、保险、电力等防御性资产继续调整。
沿着这一变化,场内涨停家数全天稳步上升,收盘录得近百家的近期新高。
这种变化,究竟预示着趋势转变,还是短暂的板块轮动?答案有待节后揭晓。
在A股市场,当银行股显著回落,常带来“鲸落万物生”的效果。
截至今日收盘,银行板块整体下跌1.75%,本月仅次于4月7日(-5.72%)。周一创下历史新高的工商银行,今日则收出一根罕见的中阴线。
场内ETF中,多只银行ETF乃至部分红利ETF也稳居跌幅榜前列。
但考虑到4月7日市场几乎是无差别下跌,今日银行股的下跌其实更符合“显著”标准,也因此更具提示意义。
比如去年8月底,工商银行也是出现在破位阴线后持续回调,直到“924”行情出现,才迎来修复。
据报道,有分析认为,银行板块最近两年积累了很多盈利盘,而随着一季度业绩出现明显分化,市场对于这个板块的预期可能开始走弱。
从近期公布的一季报来看:
华夏银行2025年一季度净利50.63亿元,同比下降14.04%;
建设银行一季度净利833.5亿元,同比下降3.99%;
工商银行一季度净利841.6亿元,同比下降3.99%;
中国银行一季度净利543.6亿元,同比下降2.90%;
招商银行一季度净利372.8亿元,同比下降2.08%;
邮储银行一季度净利252.4亿元,同比下降2.62%。
另一方面,由于近期不少银行调低了存款利率,市场也在预期降息降准。再加上PMI数据偏弱,承担宏观经济重任的银行可能需要休整。
从近期行情来看,红利资产调整,往往也会引发科技、消费方向反攻。三者反复轮动,构成了4月7日后市场行情的基调。
4月最后一天,科技股全面走强,家电股也出现异动。这确实给后市留下更多想象空间。
实际上,从周二(4月29日)的盘面来看,AI、机器人等方向就已获得“拿先手”的资金关注。
本月共21个交易日,而据Wind数据,从近20日表现来看,科技股整体不仅跑输银行、电力等红利板块,也显著弱于零售、食品等内需题材。
因此即便红利资产节后继续调整,可以预见的是,科技题材与消费题材仍存在一定“竞争关系”。
目前机构的主流观点也倾向于此。
太平洋证券研报认为,当前的成交仍不足以形成有效突破,预计后续仍将维持震荡走势。方向上预计后续市场将以消费、科技和红利三者轮动上涨,考虑到资金节前的避险需求,预计行情更可能在节后展开。
平安证券则认为,短期国际经贸前景仍未明朗的环境下,权益市场或维持震荡整固,国内政策呵护和内需韧性有望继续支撑A股相较于海外市场的相对优势。
政策面来看,4月政治局会议明确“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提出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大力发展服务消费,扩围提质实施“两新”政策,加力实施“两重”建设,加快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等要求。
基本面来看,截至4月30日10时,全A共有5400家上市公司发布2025年一季报业绩(披露率99.7%),可比口径下,农林牧渔、计算机、建筑材料、有色金属、传媒、电子等行业一季度盈利增速较高。
其表示,综合来看,结构上建议关注两条主线:一是以国产科技自主可控和新质生产力为代表的成长板块(TMT/先进制造/创新药等);二是受益于扩内需政策支持,基本面预期修复且具备估值性价比的内循环消费优质资产。
封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VCG41N1402492790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