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周璐璐
近期,港股市场整体呈反弹走势。据Wind数据,截至5月6日收盘,恒生指数已连续四个交易日上涨,自4月8日以来已累计涨逾14%。
从资金面看,南向资金5月6日大幅净流入港股市场,净流入金额再度超过100亿港元;在截至4月30日的一周时间里,EPFR统计的主动外资净流出港股和ADR(美国存托凭证)的速度与前一周相比有所放缓,且连续三周放缓。分析机构称,海外流动性短期“易松难紧”,对港股制约或有限,港股或存全球资金再配置需求。
恒指连续4个交易日上涨
5月6日,港股市场震荡走高。根据Wind数据,截至当日收盘,恒生指数上涨0.70%,连续四个交易日上涨。自4月8日以来,该指数已累计涨逾14%。
5月6日,港股消费股表现亮眼。截至收盘,Wind跟踪的主题行业板块中,食品饮料板块以2.40%的涨幅领涨,消费者服务、交通运输板块均涨逾2%,有色金属板块涨1.97%。恒指成分股中,农夫山泉大涨7.07%,周大福、金沙中国有限公司均涨逾5%。
港股科技股5月6日整体走弱,新能源汽车股跌幅明显。截至当日收盘,恒生科技指数下跌0.09%;指数成分股中,蔚来-SW跌逾6%,小鹏汽车-W跌逾3%,舜宇光学科技、小米集团-W、同程旅行均跌逾2%。
对于港股市场近期的反弹,光大证券策略首席分析师张宇生表示,近期美国资本市场对关税政策的负反馈,特别是美债利率的攀升,促使美国政府释放阶段性缓和信号加以安抚。海外扰动减弱利于港股市场回暖。
南向资金净流入超百亿港元
近期,南向资金整体净流入港股市场,5月6日净流入金额再度超过100亿港元。
根据Wind数据,5月6日,南向资金大幅净流入港股市场,收盘时净流入金额为134.75亿港元。上一次南向资金单日净流入金额超100亿港元是在4月22日。
拉长时间周期看,自2024年11月以来,南向资金整体保持较快净流入步伐。2024年11月、2024年12月、2025年1月至4月南向资金月度净流入金额分别为1250.20亿港元、954.49亿港元、1255.92亿港元、1527.78亿港元、1602.82亿港元、1666.72亿港元。
根据EPFR统计,主动外资净流出港股和ADR的速度连续三周放缓。在截至4月30日的一周时间里,主动外资净流出港股和ADR的金额为0.8亿美元,此前一周净流出1.2亿美元。被动外资则转为净流出,在截至4月30日的一周时间里,被动外资净流出港股和ADR的金额为0.5亿美元,此前一周则净流入7.6亿美元。
对于2025年以来南向资金整体大幅净流入的情况,中金公司海外策略首席分析师刘刚表示,本轮南向资金大举流入的过程中,ETF资金的流入非常强劲,这背后可能存在不少个人投资者通过ETF配置港股的情况。据刘刚测算,今年后续相对确定的南向资金增量大概在2000亿港元至3000亿港元区间,预计全年累计净流入区间为8000亿港元至10000亿港元。
对于外资未来是否加码港股市场这一问题,华泰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易峘表示,海外流动性短期或“易松难紧”,对港股难形成负面制约。4月,海外投资者购买日本债券和股票的规模创1996年以来最高,这或意味着全球资金正寻求美国资产替代品。港元汇率近期持续走强,港美利差空间缩窄但港元强势不改表明港股或存全球资金再配置需求。
港股相对收益仍有支撑
港股市场近期反弹能否持续?
“鉴于美国关税政策对全球经济、股市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短期港股市场走势震荡可能是大概率事件。”国信证券海外策略研究首席分析师王学恒表示。
易峘认为,近期美国方面释放关税谈判信号,短期贸易冲突或存降级空间,风险偏好提振下港股或迎来重定价窗口。展望后市,短期贸易冲突悲观情绪缓和、中期港股产业结构优势或持续支撑港股相对收益。
投资策略方面,易峘建议,风格上可适度转向进攻;配置上关注三大主线:一是海外不确定性升高背景下具备政策逆周期调节预期的泛消费领域,尤其是同时受益于AI产业升级和内需上行逻辑的标的;二是盈利预期抬升明显、具有技术突破能力、存政策预期支撑的港股硬科技方向;三是高股息板块,可沿一季报业绩稳定的方向寻找线索。
张宇生认为,可采取哑铃型策略,关注科技成长及高股息板块。具体而言,张宇生建议,一方面,关注有望受益于国内扶持政策持续出台的芯片、高端制造相关概念板块以及具有自身独立景气度的部分互联网科技公司;另一方面,关注高股息低波动的相关领域,包括通信、公用事业、银行等行业。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