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人形机器人”双引擎发力 科创板机器人企业共话产业新动能

admin 2 0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记者 孙小程

  人工智能(AI)、人形机器人概念正当红,对于机器人行业的科创板上市公司而言,应如何抓住新一轮技术浪潮中的机遇?

  在5月6日举行的科创板细分行业集体业绩说明会上,多家企业“掌舵人”给出了答案。瑞松科技、步科股份、埃夫特、奥比中光、兰剑智能等公司围绕新兴业务方向、未来增长点等投资者高度关注的话题,披露了最新业务布局与产业层面的思考。

  从说明会上传递的信号来看,AI与人形机器人已成为上述企业不约而同的战略发力点。奥比中光董事长、总经理黄源浩表示:“未来,公司将紧抓具身智能发展机遇,不断完善机器人相关产品矩阵,为迎接具身智能时代的市场需求爆发做好充分准备。”

“AI+人形机器人”双引擎发力 科创板机器人企业共话产业新动能

  探路“机器人+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被视为“有史以来最大的技术浪潮”,其与机器人产业链在核心零部件、算法平台、系统集成等环节的协同,正在重塑产业格局。

  “公司积极探索‘机器人+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的应用。”瑞松科技董事长兼总裁孙志强举例道,公司主导开发的机器人运动控制及仿真软件融入了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根据不同的任务场景和工艺要求,自动生成更高效、精准的编程路径,减少了人工编程的工作量和错误率。未来,公司将在产线优化、机器视觉、运动控制、故障预判等领域加强场景应用和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

  机器人技术如何与人工智能进行有效融合,备受投资者关切。埃夫特董事长、总经理游玮表示,公司积极布局机器人技术与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推动具有感知、学习、决策和执行能力的智能机器人的发展。公司研发的大衍数据平台结合数据采集场景,形成采集、清洗、存储、标注、训练一体的人工智能模型训练平台,正推动机器人从“专用设备”向“通用智能体”转型。

  兰剑智能董事长吴耀华介绍,公司在智能装卸机器人、拆码垛机器人、视觉检测系统等产品上已采用AI算法进行识别和控制,同时公司也在布局接入开源模型的机器人产品研发及基于深度强化算法的调度系统开发。未来,公司将持续探索语言大模型、视觉大模型、多模态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技术与公司工业机器人和智慧仓储物流系统的深度融合,以实现更加智能、高效的智能物流管理和智能制造。

  “我们认为3D视觉感知技术已进入规模化商业应用快车道,有望持续受益于各类AI端侧硬件及AI应用场景发展的浪潮。”黄源浩表示,2024年以来,通过持续推动研发效能提升与运营模式优化,奥比中光在AIoT领域的业务呈现较快增长态势,成功在2025年一季度实现经营利润转正。未来,公司将持续关注行业内的新兴领域与产品,以前沿技术模块化输出方式加速渗透各类型机器人、AI端侧硬件、AR/VR等高增长场景,构建辐射全球的技术变现通道。

  黄源浩介绍,奥比中光于今年4月发布定增预案,部分募资将投向AI视觉及多模态感知技术研发,主要包括多传感器融合感知技术、传感器边缘计算技术、“手—眼—脑”融合技术等核心技术研发,可帮助机器人实现精确感知、空间建模、语义理解等能力。

  积极抢滩人形机器人

“AI+人形机器人”双引擎发力 科创板机器人企业共话产业新动能

  4月举行的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让行业热度空前高涨。步科股份董事长、总经理唐咚分析称,此次马拉松赛意义远超竞技本身。在极限场景下,人形机器人技术短板和不足的暴露,为整个行业的技术迭代与进步提供了具有价值的参考与借鉴。

  在唐咚看来,目前人形机器人技术正处于从实验室迈向现实应用、逐渐实现批量化的关键突破期,各关键技术都在持续迭代升级,电机及驱动只是人形机器人的关键部件之一,人形机器人的成熟还需要诸多产业链的共同努力。步科股份布局人形机器人赛道,为人形机器人提供无框力矩电机及关节模组平台部件等产品,已经与国内部分头部人形机器人客户建立合作,并形成批量订单。

  被问及兰剑智能目前是否准备进军人形机器人领域,吴耀华回应称,智能物流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的底层技术具有相通性,兰剑智能已经实施数千台AMR(自主移动机器人)落地项目,具备领先的可实时动态切换的定位导航技术及机器人集群调度算法。AI算法、深度学习技术也已应用于拆码垛机器人、装卸机器人(亚洲象)等产品中。

  “在技术积累之上,未来公司可根据市场需求,快速选择布局相关产品。”吴耀华说。

  “机器人业务方向是公司近年及未来重点布局和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之一。”黄源浩介绍,近年来,奥比中光凭借“研发+制造”一体化能力,构建了覆盖深度相机(包括单目结构光、双目结构光、iToF)、激光雷达等全技术路线的3D视觉传感器体系,并同步推出了丰富且全面的机器人视觉感知产品矩阵。

  “未来,公司将紧抓具身智能发展机遇,不断完善机器人相关产品矩阵,为迎接具身智能时代的市场需求爆发做好充分准备。”黄源浩表示,面向人形/具身智能机器人、自主移动机器人(AMR等)等各类机器人领域的应用演进,公司将不断优化产品/方案性能,通过研发多模态感知融合技术、建立模块化产品矩阵等,加速实现国产化替代进程。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