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重拳终结"躺赚时代"!浮动费率改革将落地,百亿基金经理巨额管理费或遭腰斩

admin 2 0

专题:证监会印发《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今日,证监会主席吴清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强调,将通过浮动管理费机制扭转公募基金“旱涝保收”的现状。这一政策直指行业痛点——即便基金业绩大幅回撤,管理费仍居高不下。通过分析近三年权益类基金表现,这一矛盾尤为突出。

  数据来源:Wind 截止至20250506

 (备注:基金成立日<20250101,基金类型: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灵活配置型、平衡混合型,基金规模>50亿元)

  具体来看,Wind数据显示,广发高端制造A以近三年-53.01%的回报率垫底,但三年累计收取管理费4.56亿元,在2024年、2023年、2022年分别收取0.88亿元、1.49亿元和2.19亿元;中欧医疗健康A规模达311.79亿元居首,近三年业绩下跌32.55%却仍收取管理费22亿元,在2024年、2023年、2022年分别收取4.27亿元、7.60亿元和9.83亿元,平均年费率显著高于市场主动权益类基金的平均水平。

  此外,景顺长城新兴成长A、睿远成长价值A等百亿级基金同样呈现“规模越大、亏损越重、收费越高”的怪圈。其中,景顺长城新兴成长A,近三年跌22.82%,最新规模209.32亿元。财务报表来看,该基金在2024年、2023年、2022年分别收取2.95亿元、4.81亿元和6.15亿元,近三年累计收取近14亿元;睿远成长价值A近三年跌18.71%,最新规模209.32亿元,在2024年、2023年、2022年分别收取2.26亿元、3.49亿元和4.42亿元,近三年累计收取超10亿元。

  跌幅TOP20基金中,葛兰管理的中欧医疗健康A、中欧医疗创新A,刘格菘管理的广发双擎升级A、广发小盘成长A、广发行业严选三年持有A、广发科技先锋等基金,刘彦春的景顺长城鼎益A、景顺长城新兴成长A,傅鹏博的睿远成长价值A赫然在列。这些曾受追捧的明星经理,其代表产品近三年业绩表现均不佳,但相关基金公司仍通过固定费率模式获取稳定收益,凸显旧有收费模式与投资者利益的背离。

证监会重拳终结"躺赚时代"!浮动费率改革将落地,百亿基金经理巨额管理费或遭腰斩

  以葛兰为例,近三年基金经理指数回报为-31.77%,旗下中欧医疗健康A规模已从2021年峰值775亿元缩水至一季度311.79亿元,费改后若业绩持续低迷,资金加速离场或成必然。

证监会重拳终结"躺赚时代"!浮动费率改革将落地,百亿基金经理巨额管理费或遭腰斩

  刘格菘近三年基金经理指数回报为-27%,近两年进一步下探至-17%,显著跑输沪深300指数。截至一季度末,在管规模缩水至321.71亿元,较去年末缩水近20亿元。

  刘彦春近三年基金经理指数回报为-24.44%,近两年进一步下探至24.67%,显著跑输沪深300指数。截至一季度末,旗下共6只产品,在管规模为410.20亿元,较去年末缩水17亿元。在未来,随着基金业绩持续不佳和浮动管理费改革方案落地,上述基金经理管理费收入或将遭遇“戴维斯双杀”。

  从基金公司分布看,广发基金以6只产品上榜成为重灾区,中欧、汇添富、景顺长城各有2-3只产品入围。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主题基金如新能源、医疗等赛道型产品受行业周期影响剧烈,但管理费未随业绩波动调整。以东方新能源汽车主题为例,该基金近三年管理费收入达5.96亿元,远超其83.75亿元规模对应的理论浮动费率收入。

  吴清表示,旨在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案将更加强调基金管理人与投资者之间的共同利益,促进双方共同发展和相互成就,努力实现“回报增加、资金流入、市场稳定”的良性循环。方案计划将基金是否超越基准表现、投资者的盈亏状况等关键指标纳入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的考核体系,以此推动基金公司从单纯追求规模增长转向更加注重投资回报。

  分析认为,浮动管理费改革或将倒逼基金公司摒弃“规模驱动”的粗放模式,转向以“业绩驱动”为核心的良性发展。对投资者而言,这一制度保护虽显迟滞,却是权益市场规范化的重要突破;对行业而言,则意味着彻底告别“规模躺赢”时代,直面投研能力、风控体系与投资者利益深度绑定的转型阵痛。未来,唯有真正实现“业绩-收费-规模”的动态平衡,公募基金方能重塑行业信任基石。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