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酒李渡2024年业绩增速创近年来最差,存货飙升75亿如何去库存?

admin 1 0

  《港湾商业观察》施子夫 王璐

  最早成立于1975年,珍酒在近年来的白酒江湖中知名度颇高,而且公司在营销层面也重金投入。

  2023年4月27日,珍酒李渡(06979.HK)正式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然而,在上市两年后,公司交出的2024年答卷却并不理想。

  01

  2024年业绩增速创近年来最差

  2024年,珍酒李渡实现营收70.7亿元,同比增长0.5%;归母净利润13.24亿元,同比下滑43.12%。公司表示,净利润下滑主要受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股权激励费用等非经营性因素影响。

  年报显示,珍酒李渡旗下共有珍酒、李渡、湘窖、开口笑四大品牌。详细来看,珍酒李渡核心品牌珍酒2024年收入为44.8亿元,同比下降2.3%,占营收的比例也从2023年的65.2%逐步降至63.4%。2024年下半年珍酒实现收入17.8亿元,同比下降约22%。

  公司表示,收入下滑主要是珍三十系列标准版的销售渠道于2024年调整扩张至传统流通渠道,而珍酒在2024年下半年有意减缓了珍三十产品的市场扩张节奏,并削减了珍十五和珍三十的支线产品,以稳定市场价格并谋求长期发展;基于产品结构优化策略,珍酒的电商业务削减了部分单价较低、毛利率不高的中低端产品。

  查询发现,2021年-2024年,珍酒收入占公司营收的比例分别为68.4%、65.3%、65.2%和63.4%,呈现持续下滑态势;销量分别为14761吨、12856吨、12630吨、12284吨,也持续回落。

  虽然核心大单品收入下滑,但次品牌李渡则有所提升。2024年李渡实现收入13.13亿元,同比增长18.3%,占营收比例也由2023年的15.8%提升至18.6%。而湘窖、开口笑占营收比重分别为11.4%和4.8%。

  由此来看,珍酒+李渡贡献了总收入的82%。在年报中,公司坦言,2024年,白酒行业面临若干挑战,特别是白酒消费需求自第二季度开始持续下滑。

  广东省食品安全保障促进会副会长、中国食品行业分析师朱丹蓬向《港湾商业观察》表示,珍酒李渡当前收入上还算保持稳定,公司也在持续进行市场拓展。但目前白酒行业进入到低迷期,如何穿越寒冬是每一个酒企都要解决的难题,珍酒李渡收入刚超过70亿,距离百亿俱乐部还有一段距离。而在全行业受影响增速放缓的情况下,珍酒李渡的增速也不可避免降下来,所以如何稳住主销市场,如何去拓展场景、完善渠道,这也需要公司认真去研究。

珍酒李渡2024年业绩增速创近年来最差,存货飙升75亿如何去库存?

  拉长时间来看,2021年-2024年,珍酒李渡营收增速分别为112.66%、14.79%、20.06%和0.52%;毛利润增速分别为117.84%、18.65%、25.97%和1.55%;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98.47%、-0.23%、125.96%和-43.12%。

  也就是说,公司营收、毛利率增速创下四年来最低,由以往的双位数增长大幅回落至个位数;而归母净利润则由2023年的翻倍增速断崖式负增长。

  当然,珍酒李渡2024年部分指标也值得肯定,包括毛利率及净利润都同比提升0.6个百分点;公司拟分红7.12亿港元,同比增长16.7%。

  02

  存货飙升75亿,行业面临去库存压力

  与此同时,备受外界关注的还有持续攀升的存货。根据东方财富及Wind数据显示,2020年-2024年,公司存货分别为17.37亿、36.49亿、51.39亿、63.83亿和75.03亿。

  有白酒行业人士指出,2024年至今行业库存高企,这其中中高端白酒占比较高,对不少企业造成不小挑战,2025年行业也依然面临着去库存压力,在此情况下可能降价会成为重要选项。此外,在当前消费需求依然尚待提振的情况下,如何加速去库存,无论是品牌厂商,还是加盟商都需要找到解决办法。

  中国酒业协会副秘书长刘振国日前也表示,2022年下半年开始,市场进入去库存周期,直到目前这一形势尚未扭转。从全球范围看,酒类消费市场已经饱和,进入到存量消费阶段。

  展望2025年,珍酒李渡表示,预期白酒行业仍会面临一定挑战。公司将进一步巩固在酱香型白酒市场以及次高端及以上白酒市场的市场地位,推动可持续增长。具体而言,将继续采取多项关键举措并行的综合性战略,包括开发新的增长机会,特别是从商务消费场景进一步向宴席等多种消费场景扩展,并开发有白酒销售潜力的其他细分渠道;提高经销商群体的质量及优化经销渠道架构,特别是珍酒的双渠道增长模式;进一步围绕品鉴会和回厂游在体验式营销上作出突破,并通过短视频、关键地标及楼宇广告和线下高端活动冠名合作等方式,构建多元化的品牌营销策略,实现对更广泛消费者群体的立体式覆盖;及为应对当下的消费趋势,将投入更多资源发展次高端和中端价格带的核心单品。

  东吴证券给出的投资建议是,公司产品矩阵清晰,品牌升级布局长远,组织效能与团购培育势能有望逐步显现。经过今年上半年盘整巩固,期待后续轻装上阵,更好迎接下一轮需求弹性释放。考虑酱酒次高端竞争加剧,微调2025~2026年公司non-IFRS归母净利预测分别为16.8、19.3亿元人民币(前值为17.4、20.4亿元人民币),新增2027年预测为22.9亿元人民币,同比+0.3%、+14.7%、+18.6%,对应PE为13.3、11.6、9.7x,维持“买入”评级。

  东吴证券给出的风险提示:次高端价格及费用竞争加剧,渠道库存消化不及预期等。(港湾财经出品)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