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美国政府实施所谓“对等关税”,致使全球贸易战全面升级,迅速对全球股市造成冲击,美国跌去数万亿美元市值之后,4月7日,全球股市巨震,国内股市也不出意料的出现了暴跌。截至收盘,A股三大指数集体下挫,沪指跌7.34%,失守3100点;深成指跌9.66%;创业板指跌12.5%,创史上最大单日跌幅。
巨大的不确定性下,保险业资产端进一步承压,而负债端该怎么办?
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前2月,保险业总保费罕见出现负增长,保险行业累计原保费收入1.5万亿元,同比降1.2%,其中人身险公司实现总保费1.2万亿元,同比降2.6%。人身险公司保费由新单保费以及续期保费构成,当总保费出现负增长,意味着新单保费的下滑幅度只会更大。从一些行业交流数据来看,无论是个险渠道,还是银保渠道,新单保费的下滑都达到了两成左右,经代渠道由于报行合一的影响,下滑幅度更大。
保费负增长之下,也有一些公司表现突出,前2月,上市险企中,新华保险,同比增长29%,太保寿险,同比增长9.1%,非上市险企中,中汇人寿、中英人寿、北京人寿、爱心人寿等也都实现了高速的增长。
而这些高增长的背后,主要因素则是趸交或短期交的快返年金、现金价值快速回本的分红型增额寿。
眼看着,少量公司凭借这些快返年金、分红型增额寿快速完成任务,其他公司也开始了效仿,一大批快返年金、分红型增额寿正在路上。
01
精准狙击定存利率下滑、房产贬值焦虑,快返年金、分红型增额寿爆火市场
虽然人身险业整体发展承压,但仍挡不住部分类型产品的火爆,在个险渠道,在银保渠道,在经代渠道,趸交或短期交的快返年金、分红型增额寿,正受到广泛追捧。
太平洋寿险的瑞有余、蛮好的人生,新华保险的快享福3号,中英人寿的悦活人生,中邮人寿的邮爱一生2.0,中汇人寿的启航星(臻享),恒安标准人寿的恒爱尊享 2.0,长城人寿的八达岭赤兔……都是被广泛提及的快返年金、快速回本分红型增额寿产品。
从产品类型来看,这些产品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快返年金,一类是分红型增额寿。
从交费期限来看,都比较短,倾向于趸交或者三年交、五年交。
从现金价值返本时间来看,热销快返年金产品现金价值多在5年内就能超过所交保费,最短者,甚至只需3年。分红型增额寿现金价值回本相对较慢,但热销产品大多也在10年内就能回本,相较此前的非分红型增额终身寿,回本时间已经大幅提前。
从收益来看,快返年金又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每年领取金额固定,另一类则是在第五年或第六年领取一笔较大金额生存金,之后再按年固定领取。但回本快不一定意味着收益高,事实上,无论是快返年金,还是分红型增额终身寿,要想获得超过银行5年定存利率的收益,均须持有较长时间。
从渠道来看,这类型产品不仅出现在银保渠道,在个险、在经代渠道,都出现了类似产品。
从公司来看,发展这类产品的公司早期并不算多,这也是导致开门红期间只有少量公司实现了总保费正增长的原因之一,但伴随这类产品在市场上的爆火,以及竞争压力的加剧,现在已经开始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发此类产品。
从销售端来看,快返年金、分红型增额寿之所以受追捧,最重要的原因还在于,这类产品精准迎合了当下某些风险厌恶型客户因为银行定存利率下调、房价下滑等产生的焦虑情绪。
在销售中,代理人们常常将快返年金、分红型增额寿与银行定存做对比,在多次下调利率之后,眼下主要大行5年期定存利率已经下滑至1.55%,且定期储蓄面临的突出问题是无法长期锁定收益,5年到期后,存款取出,大概率已经买不到相同利率水平的定存储蓄,只能接受更低的利率水平,而保险产品的突出优势则是可以长期锁定收益率,在一定期限内,持有时间越长,预期收益率相对越高,在不确定性的社会中,为客户提供了一份确定性的选择。
现金价值能快速回本的产品还兼具定期储蓄般的灵活性,最快3年回本,大多5年回本,客户一旦遭遇突然的现金流需求,中途退保,本金大概率也不至于遭遇损失。
除了与银行定存进行比较,还有很多代理人在销售该类产品时,常常将其与房产进行比较――每年返还的生存金,类似于房租,而现金价值则相当于房屋本身,不用考虑出租房屋之后各种琐碎事项,每年定时领取租金,且这座房子的价值不会贬值。
02
市场争议再起,长期VS短期,保障VS理财
快返年金、分红型增额寿爆火的同时,一些反对的声音也始终充斥市场。
首先是针对销售误导的担忧。有观点指出,快返年金,本质是保证了现金价值快速回本以及长期确定性,但牺牲了返还的金额,所以对于小额客户而言,由于返还太少,缺少吸引力,对于靠这些产品养老的人来说,如果返还少,也难以达成目的,因此这类产品只适合那些手中持有大量现金存款,且三五年内用不到的人,但现在市场有将这类产品的适用人群扩大化的倾向,容易造成销售误导,尤其是分红型增额寿,在销售过程中,代理人倾向将分红实现率按照100%计算,也容易造成销售误导。
“很多银行,压根儿就不肯销售分红险,因为上一次分红险热销所造成的销售误导、群体性事件,依然历历在目,银行不愿意重蹈覆辙。”
但更多反对的声音还集中于快速返本本身,趸交、短期交、快速回本,让很多业内人士感觉难以接受,这种产品策略也再度引发了业界关于人身险产品异化为纯中短期理财产品的担忧。
数年前,中短存续期理财型产品大行其道,个别保险公司变身投资公司,在资产端造成巨大风险漏洞,招致舆论口诛笔伐,其影响一直持续到今天都尚未完全消除,而如今,快返年金、分红型增额寿在个别公司卷土重来,难免引发一些业界人士的非议:“这类产品就是纯理财,这些公司开了很坏的头”。
但也有部分业内人士表示理解,认为这反映了低利率之下,市场主体的另一种产品策略――缩短产品存续期,有业内高管指出,“长期来看,利率走低是大概率事件,这种情况下, 产品存续期越长,所可能承受的利差损风险越大,缩短产品存续期更有助于险企进行资产负债匹配。”
“当前,肯定是要优先保证企业现金流,如果现金流都出现了吃紧的情况,适当发展中短存续期产品也在情理之中。”
也有部分业内人士认为,这类产品与前些年热销的中短存续期产品存在很大不同,原来的中短存续期产品,基本5年内就能获得可观收益,所以大部分客户会选择5年内退保,甚至在投保时,销售人员就会明确告知,客户可以5年内退保,而现在的这些产品,现金价值回本虽然快,但其整体收益率并不高,如果客户想要获得更高的收益率,还得长期持有才可以。
03
全球关税战升级,引发市场动荡,快返年金、分红型增额寿或将长期保持优势
4月2日,美国政府实施所谓“对等关税”,致使全球贸易战全面升级,迅速对全球股市造成冲击,美国跌去数万亿美元市值之后,清明节假期首个交易日,国内股市也不出意料的出现了暴跌,自2024年9月底全面企稳的国内股市,再度面临不确定性冲击,对于国内保险业而言,新的压力也随之来到。
应对“关税战”全面升级,各种分析均认为国内有望加大逆周期政策调节力度,以对冲关税战给国内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这意味着,更宽松的货币政策有望加快出台,市场利率进一步下调有望加快,这对于保险业资产端将形成更大“利空”,但对于寿险业负债端却意味着某种程度的“利好”。
更不确定的市场环境,进一步下滑的利率,都将间接加大保险,尤其是各种储蓄型产品对于人们的吸引力度,人身保险的逆周期属性将进一步凸显。
这对于2025年前2月正经历新单保费负增长的人身保险业而言,或许意味着可以进一步松一口气了,可以预期的是,“炒停售”也将大概率再度上演。不确定之处在于,经济的承压将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人们的消费意愿。
低利率也将进一步推动业界加快产品结构调整的节奏。一方面,从固定收益类产品转向以分红型为代表的浮动收益类产品,进一步降低险企投资压力,以降低利差损风险概率;另一方面,不再盲目追求负债的长久期,转向适度发展中短期产品。以尽可能的提高资产负债久期匹配度,减少对于资本的消耗。
从这一角度出发,以快返年金、快速回本的分红型增额终身寿为代表的保险产品,仍将在未来很长一个时期内占据主导。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慧保天下。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评论列表